2016年11月23日,由重庆大学研究生院、党委研究生工作部主办,共青团重庆大学研究生委员会承办的重庆大学第七届研究生辩论赛半决赛暨学术道德专场比赛在重庆大学B区第二综合教学楼模拟法庭举行。担任本场辩论赛评委的是重庆市科协调研员王绍伟、重庆大学党委宣传部副部长凌晓明、重庆大学科技处副处长、科协秘书长刘敢新、重庆大学党委办公室徐方正老师,重庆大学辩论队指导老师姜凌舟。此外,重庆大学党委研究生工作部副部长陈大勇、党委研究生工作部罗敏老师作为嘉宾也来到了比赛现场。
第一场比赛的辩题是“学风建设以行动为主还是思想为主”,正方生命科学学院主张“学风建设以行动为主”,反方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则认为“学风建设应以思想为主”。开篇立论环节,正方一辩首先对辩题进行了解析,并指出,没有行动的思想不是思想,而是梦想。实践是思想的基础,新时期的学者不能只做思想的巨人、行动的矮子。反方则主张,在学风建设中行动与思想都重要,但应以思想为主,从建设优良学风和思想教育两方面入手。首先,思想决定行动,积极向上的思想促进高效的行动;其次,以思想为主有助于学风建设的持续性和稳定性;最后,基于现实的紧迫性,要纠正学生的懒惰风气、学术不端的不良风气等,都需要以思想教育为主。
交叉盘问环节,双方就行动的滞后性、思想的不足等问题进行了辩论。自由辩环节,正反方更是就思想与行动的重要性和不足之处进行了激烈的辩论。在最后总结陈词中,正方四辩逐一反驳了对方观点,坚持认为不能夸大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学风建设的关键还是在“做”。反方总结到,学风建设是漫长的,积极良好的学术环境需要加强思想教育,因此,思想上的坚守,应成为学风建设的主流。
重庆大学党委办公室徐方正老师对本场比赛进行了点评,指出双方在辩题解读上的不足,其次,建议明确“思想”和“行动”的内涵,并将之具体化。
最终,正方三辩获得本场比赛的最佳辩手,反方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成为优胜队,顺利晋级决赛。
第二场比赛由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对阵法学院,双方就“科学研究是否应该受伦理道德的限制”这一问题展开辩论。正方为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正方一辩主要从科学研究的方法和内容两方面阐述己方观点,在研究方式上,不能把人当做实验工具,要保证把人当人看的伦理道德;在研究内容上,科学研究带来的风险问题、克隆技术可能导致的残障人等一系列问题冲击着人类伦理,因此,要从伦理道德上对科学研究的内容进行限制。反方则主张,科学研究不应受伦理道德的约束,因为伦理道德源自社会生产力以及与之对应的生产关系、社会制度,而科学技术正是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原动力,所以用伦理道德限制科学研究是本末倒置的行为。
在交叉盘问环节,反方二辩先声夺人,以西方解剖学的发展为例,引出了伦理道德对科学发展的阻碍问题,正方一辩也不甘示弱,指出该类问题有专门的伦理审查委员会来解决。“试管婴儿在研究初期,也受到了伦理的严重谴责,这是不是体现了伦理对科技的阻碍?”“欧洲中世纪时期,正是科学家们勇敢地突破伦理道德的约束才促进了科技的发展”,“所以我们可以不断地修正伦理道德,以适应社会的发展。”双方针锋相对,你来我往,博得了现场观众的阵阵掌声。在自由辩环节,双方更是就人体解剖学的发展、纽伦堡审判、伦理与法律的关系等问题展开更加激烈的辩论。
结辩环节,反方四辩娓娓道来,进一步阐述了己方观点,科学研究总会触及人类未知领域,而人类面对未知总会表现出恐惧,如果求知求真的科学研究不被允许岂不是很可悲吗?正方四辩也深刻剖析了伦理与科学、伦理与法律的关系,进一步巩固自己的观点,受道德约束的科技可能会延缓社会发展进程,但那又有什么关系呢?伦理道德作为底线是应该被坚持的。
重庆大学辩论队指导老师姜凌舟对本场比赛进行了点评,站在正反两方的立场上对辩题进行了不同的解读,针对辩手们在辩论过程中各个环节的表现也一一进行了点评,双方无论攻防转换,还是立论驳论都做的很好。
最终,反方三辩成为全场最佳辩手,正方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作为优胜队伍顺利晋级决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