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站内搜索: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学院首页
共青团重庆大学研究生委员会
 首页 | 研团委概况 | 新闻速递 | 创先争优 | 社会实践 | 文体活动 | 心理咨询 | 常用下载 
最新通知
更多>>
· 关于重庆大学2022-2023学年“优秀研...
· 关于“守学术诚信,展学子风采”主...
· 关于“典读二十大,赓续中华魂”重...
· 关于“典读二十大,赓续中华魂” 重...
· 超全研究生新生指南
· 关于召开重庆大学第二届科研诚信国...
· 开学季.科学防疫 新冠疫情防控科普...
图文速递
更多>>
综合新闻
首页>>新闻速递>>综合新闻>>正文
“汽车协同创新研究生讲坛”第三讲——首届汽车协同专业硕士毕业生培养成果分享顺利举行
发布时间:2015-06-10 21:58:46  作者:陈佳 江南  文章来源:研团委学术部   (点击:)

2015610日下午,由重庆自主品牌汽车协同创新中心,重庆大学研究生院、党委研究生工作部主办,共青团重庆大学研究生委员会协办,毕业季系列活动《师兄师姐去哪了》第二季合作的“汽车协同创新研究生讲坛”第三讲——《首届汽车协同专业硕士毕业生培养成果分享》在国际会议厅306会议室成功举行。重庆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郑小林、重庆大学工学部副主任周雒维等出席了分享会。分享会由汽车协同班学生自主发起、筹备和主持,7位首届汽车协同专业硕士毕业生向与会领导、老师和同学们展示了他们的研究生生活和求职经历。

“汽车协同创新研究生讲坛”第三讲——首届汽车协同专业硕士毕业生培养成果分享顺利举行

重庆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郑小林首先向大家介绍了汽车协同创新中心的创办理念,按照行业需求创新学生的培养模式,即跨学科、跨专业、跨领域技术交叉培养,改变单一的培养模式,向多学科培养模式发展。他提到,首届汽车协同专业硕士毕业生培养成果正是对这一先进培养模式的反馈。在对学工部、协同中心的老师、工作人员和同学们表示感谢之后,他也祝愿大家有更好的未来。

“汽车协同创新研究生讲坛”第三讲——首届汽车协同专业硕士毕业生培养成果分享顺利举行

工学部副主任周雒维在讲话中提到,三年前,为了培养中国自主品牌汽车的核心高端人才,集中了汽车制造涉及的十几个专业的优质生源和优质的办学实力,打造了协同班。协同班的学生有复合的知识结构,强动手能力,更长远的眼光和更高的组织管理能力。他希望协同班的首届毕业生在新的岗位上用学校学到的知识和能力弘扬协同班的优势,为协同班争光。

“汽车协同创新研究生讲坛”第三讲——首届汽车协同专业硕士毕业生培养成果分享顺利举行

接下来,7位首届汽车协同专业硕士毕业生刘川、石东博、王旭松、叶紫晶、蔡川、张明亮、吴骁分别为大家详细分享了他们的研究生生活、海外学习、实习经历和求职经历。他们首先回顾了自己在进入协同班后,协同班提供的大量免费课程和各类讲座,令他们的生活忙碌充实又受益匪浅。之后他们分享了自己申请海外交换生和实习的经历,他们提到,在整个过程中要积极主动、乐观自信,即使失败了,经验也很重要。海外的实习能锻炼英语水平、自理能力、协作能力、专业技能,同时给予国际化视野,让自己在优秀的公司,使用先进的设备,向优秀的同事更多地学习。

最后,他们为大家讲述了自己的实习和求职经历。7位毕业生用自己的经验告诉大家,在求职中要厚积薄发,想好自己要什么,在工作和实习中要先熟悉工作场景、遵守操作规范,再逐步融入工作,扩展认知,把握机会锻炼自己,不怨天尤人。在适应实习生活后,要保持虚心的态度,多思考、主动做事,深入了解汽车行业,感受汽车行业现在的发展现状和未来的发展趋势。

“汽车协同创新研究生讲坛”第三讲——首届汽车协同专业硕士毕业生培养成果分享顺利举行

“汽车协同创新研究生讲坛”第三讲——首届汽车协同专业硕士毕业生培养成果分享顺利举行

分享经验结束后,协同中心主任郭钢对本次分享会做总结点评。他说,这次毕业的17位汽车协同专业硕士生是协同班人才培养的阶段性成果,见证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成功。他指出,协同班为同学们成为未来汽车行业、尤其是自主品牌的领军人才打好基础。他希望大家在今后的岗位中发扬协同创新的精神,在汽车行业做出应有的贡献,同时得到自身价值的体现。

郭钢主任对协同中心的未来进行了展望。他提出,将继续加大人才培养改革的力度,更好地改革课程方向性,加大与企业沟通的力度,加大对同学们创新创业素质的培养。并通过协同班带动全校的培养方式的改革,为国家输送给多的人才,体现重庆大学“研究学术、造就人才、佑启乡邦、振导社会”的办学宗旨,祝愿协同班和重庆大学越办越好!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共青团重庆大学研究生委员会             地址:重庆大学研究生院101A研究生团委办公室

邮编:400044         电话:023-65112009         Email: yjstw@cq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