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4月7日,受同济大学邀请,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院长杜春兰教授在“同济高等讲堂”开展“风景园林—画境中的科学”线上讲座,以同济大学师生为主的700余位听众听取了此次讲座。
此次讲座以“风景园林—画境中的科学”为主题,涉及风景园林的背景溯源、探寻实践与反思启示三个方面,杜春兰从对“风景”这一关键词的解析出发,将风景园林的画卷徐徐展开,引出天景、山水、植物、建筑、时空等自然构景要素与中国古代画作中“能、妙、神、逸”四大境界的关联。她指出“风景”是生活与心灵的归属,是时间与空间的原点,也是人工、人文与自然的完美融合。自然和风景离我们很近,只是我们没有发现它,即使发现了它,也没有去认知 ,即使认知了,也没有感觉到它的美,更没有感觉到它是心灵的挚友,可以拨动人们的心弦!
“如果说建筑是凝固的音乐,那么风景园林就是画境中的科学。”
在谈到风景园林的美学性时,杜春兰从“画中情境”、“园中画意”、“景中诗意”三方面进行剖析,描绘了千里江山图、唐宫夜宴图、富春山居图、溪山行旅图的空间色彩和多维结构,并细致讲解了苏州畅园、留园、故宫乾隆花园、北海画舫斋等中国园林的设计手法与心境体验。杜春兰指出,中国园林设计通过生境、画境、意境三重艺术境界表达出“一峰则太华千寻,一勺则江湖万顷”的超时空风景,古代诗人也是利用这一系列手法,最终营造出天人合一、自然而然的诗意风景,实现诗意栖居的理想。
画中情境——唐宫夜宴图
杜春兰谈到,风景园林学是规划、设计、保护、建设和管理户外自然和人工境遇的学科,必须通过学科交叉获得系统认知,进而提高实践应用的科学性。她通过介绍西南地区传统聚落营建、长江上游“巴渝”八景文化典例,以及两江四岸滨江消涨带空间景观生态协同提升等研究,重点阐述了“风景”不仅具有审美价值,还具有生物多样性保护、科学研究、环境教育,以及社会、经济等多方面价值的观点。
风景园林多学科交叉
讲座最后,杜春兰表示,风景园林之树一直在生长,相关研究的广度、丰度和厚度上均在拓展,只有针对风景园林的美学性和科学性进行深入研究,才能真正实现智慧与画艺并存,技术与诗意共舞。
在问答环节,同学们踊跃提问,杜春兰针对同学们提出的 “音乐韵律如何融入到园林设计中”、“什么是风景园林的色彩体系”、“两江四岸消涨带如何进行植物配置”等问题进行了细致解答。主持人同济大学王云才教授表示,杜春兰教授的讲座为我们开启了风景园林的艺术与科学之窗,每一个同学都应在风景园林中寻求艺术和科学的桥梁。
风景园林是一门古老而又长青的学问,融科学、美学、工程、生态、艺术、文化、地理、心理等为一体,同时又是一门具有普遍学术意义和社会价值的专业,关乎到人们的自然观、审美观。杜春兰教授此次面向同济大学全校研究生的“高水平、创新型、成系列的同济高等讲堂”的分享,生动展现了风景园林这门画境中的科学,让同学们对风景园林这门学科有了新的深入认识,对综合素养的提升起着积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