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由中国法学会刑法研究会主办,重庆大学法学院承办、北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科学院协办的第二届两岸刑事法治学术研讨会19日在重庆市世纪金源大酒店举行,来自大陆地区,包括重庆大学法学院,西南政法大学等在内刑法学者和台湾的专家、学者和数十名重庆市人民检察院检察官以及重庆大学法学院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生参加了研讨会。
研讨会开幕式由北师大刑科院院长,中国刑法学会会长赵秉志主持,首先由台湾刑事法学会理事长余振华详细介绍了远道而来的台湾学者,重庆大学法学院院长陈忠林一一介绍了来自重庆大学法学院和西南政法大学的刑法学教授学者和赵秉志老师介绍了来自北京的专家学者。重庆市法学会副会长、重庆市政法委副书记白雪飞参加了研讨会并做了开幕致辞,代表重庆市法学会向两岸学者、专家表达了诚挚的欢迎,向会议的顺利召开表达热烈的祝贺,在21世纪的今天,建设法治是我们两岸法律人的共同追求,白雪飞副书记还结合社会关注的许霆案等热点,提出两岸刑事法学会的交流充满了现实性和重要价值。白雪飞书记说到:六十多年前有重庆人跨越“那一浅浅的海峡”到了台湾,我作为一个重庆人,向远道而来的台湾学者表示由衷的欢迎。高铭暄教授在致辞中强调了大陆刑法的发展概况和修正案八的立法精神,余振华教授致辞,介绍台湾的整体情况。陈德敏教授致辞,代表重庆大学表达了对台湾和北京朋友们的热情,并突出了重庆大学耐劳苦,尚俭朴,勤学业,爱国家的校训。
开幕式结束后,会议将进入为期两天的两岸刑事法治学术研讨交流阶段,研讨会分为三个单元,主题分别是“刑罚体系结构、死刑的改革与完善”、“自由刑的改革与完善” 和“财产刑、资格刑、保安处分的改革与完善”。第一和第二单元在10月19日举行,10月20日将举行第三单元。
第一单元由北师大刑科院名誉院长高铭暄教授、重庆市人民检察院第一分院检察长于天敏主持,本单位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中央警察大学法律系助理教授周庆东做的题为“现代刑事制裁中责任刑罚与特别预防”和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梁根林做的”刑罚体系结构改革与完善的宏观问题“的两个主题报告组成,由刘仁文教授对主题报告做了评点,并诚恳指出,较之于台湾,大陆的刑罚结构欠缺,刑种过于单一,在适用时候有时候过剩,有时候不足。同时指出,台湾的刑罚转换制度,在交不起罚金时候可以进行自由刑的转换。接着指出,我们刑罚种类中没有多元化,希望我们能够进行良性的转化,随着刑事法治的深入,怎样设置科学的结构,使得其科学的转化,这也是本次两岸研讨会的宗旨体现。第二部分是由中正大学犯罪防治系助理教授马跃中做了”死刑存废论与人权保障“和赵秉志老师关于”死刑制度的改革与完善“的主题报告组成,由武汉大学法学院教授莫洪宪作为评论人点评。
第二单元由重庆大学法学院元教授陈忠林,铭传大学法学院教授刘秉均主持,第二单元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关于”关于自由刑的改革与完善“,葛祥林副教授,莫洪宪教授分别做了”无期徒刑之目的与社会防卫之功能“和”无期徒刑的改革与完善“主题报告,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黄京平作为评论人发言。第二部分是”长期自由刑“,分别有王乃彦和西南政法大学法学院教授王利荣做了”长期自由刑之目的与犯罪态样之关系“和”长期自由刑的改革与完善“的主题报告,由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黎宏作为点评人。两岸学者围绕本次研讨会主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交流。高铭暄教授、赵秉志教授、陈忠林教授、卢建平等教授的发言均得到了与会者的积极回应于热烈讨论。重庆大学法学院硕博生、重庆市人民检察院第一分院检察官也与与会学者在自由提问阶段也积极参与讨论,提出的有关问题引起了与会者的浓厚兴趣和良好评价。现场讨论热烈,时不时响起阵阵掌声。
10月20日举行了两岸学术研讨会的第三单元,由台湾刑事法学会理事长余振华、中国社科院法学研究所所长陈泽宪担当主持人,李锡东副教授和陈泽宪教授分别作了名为“没收不能时决定追征价额之标准”和“财产刑的改革与完善”的主体博鳌高,而后再分别由江玉女助理教授和吉林大学法学院教授徐岱做了名为“褫夺公权之性质与目的”和“资格刑的改革与完善”的主题报告,江玉女助理教授是中央警察大学第一届毕业生,实务和理论经验都十分丰富,江女士为主题报告准备了详细的资料。最后,由刘秉均教授和重大法学院陈忠林教授围绕“保安处分的改革与完善”分别作了主题报告,并由此进行了激烈的讨论,掀起了研讨会的小高潮,一位听完讲座的同学感慨:“陈老师别的地方都很谦让,但对于学术问题,确实是据理力争,不论场合,不论对手,一定要坚持自己的观点,一定有气势,这确实是我需要学习的!在重大读刑法,还是很幸福的!各种机遇,讲座,研讨,老师也都很有学识,很有师德!”